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,孰知其極?”這是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八章中對事物轉化的一段經典名言,隱喻悲喜轉化的哲理,郎咸平認為:“美國之所以強大,靠的就是危機意識。危機意識,已經成為美國精神的一部分。”對此,筆者非常認同。因為,只有常懷危機意識才能凝聚人心,才能增強企業的向心力,才能激發攻堅克難的決心。中國鋼鐵業的危機意識在十幾年前就有了,只是沒有到“唱國際歌”的地步。而現在的情勢已經極其逼人,全行業虧損已為現實,中國鋼鐵企業要在逆境中化危為機刻不容緩。
客觀講,鋼鐵企業無法改變的是,國內外經濟的大勢、行業的集中度、鋼鐵產量的牛性、國內外鋼貿壁壘,以及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長期性,當然,寄希望于行業自律或者政府救市等,對企業來講也不夠現實!企業唯一能做的,只能是力所能及的事。從營銷角度看,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將對標挖潛工作做到極致
同質化競爭環境下,制造成本的高低,是直接決定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和盈利與否的關鍵因素。以今年1-5月份Ⅲ級螺紋鋼、熱軋薄寬帶、非合金中板為例:螺紋鋼,全國鋼鐵行業平均制造成本為3602元/噸,成本最低的企業為3118元/噸,最高4160元/噸,最高最低成本相差1042元/噸;熱軋薄寬帶平均制造成本3661元/噸,成本最低的企業為3232元/噸,最高4285元/噸,最高最低成本相差1053元/噸; 非合金中板平均制造成本3564元/噸,成本最低的企業為3315元/噸,最高4354元/噸,最高最低成本相差1039元/噸。以上數據可見,盡管我們對標挖潛工作開展了近10年,但各企業的差距仍然較大。根據7月19日最新價格,全國Ⅲ級螺紋鋼平均市場價格為3880元/噸,熱軋薄寬帶鋼4093元/噸,非合金中板3957元/噸。這意味著,在市場極度低迷的情況下,不僅是達到行業平均成本的企業要虧錢,部分品種即使達到到達行業領先水平——即成本最低企業,仍然有可能虧損。目前的非合金中板就是如此(見下表)。截止7月19日,成本優勢企業,螺紋鋼仍有56元/噸的利潤,熱薄板有136元/噸的利潤。這充分說明,后進企業仍然有較大的挖潛空間,只有將成本降到極致,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,才能決勝市場。所以,鋼鐵企業將對標挖潛工作發揮到極致并持之以恒,始終是重中之重。
二是將產業鏈延伸到盡頭
鋼鐵企業延伸上游產業鏈的工作在近幾年來有了長足發展,特別是向上延伸,即在鐵礦石、煤炭等,境內外資源掌控方面有了較大提高,在海運、碼頭等物流方面也有一定戰略布局,這些情況在外媒叫嚷“中國威脅”上可以看到些效果。但不足的是,鋼鐵產業連向下延伸的進展卻始終不大,特別是企業直銷的比例,遠遠滯后于銷量的增長速度(見2005年-2011年全國鋼材銷量與企業直供銷售情況表)。當然,這既有企業營銷戰略和策略方面變化,也有業內競爭激烈的緣故。不過據調查,凡直供比例高的企業,鋼材庫存大都較低,營銷壓力較輕。反之庫存高企的企業,資金、心態壓力較大,有些已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。因此,大力延伸下游產業鏈,將大部分鋼材直供終端,應是企業鋼材營銷的主攻方向,對規避市場風險,確保生產經營具有重要意義。為了鞏固和拓展直銷,鋼企也可以采取參股或合作經營等模式,有計劃地發展和培育鋼材消納市場,以達到長期合作、互利共贏的目的。
三是將拓展新市場為戰略營銷方向
我國幅員遼闊,鋼材需求潛力巨大。改革開放30多年來,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已基本被“開拓殆盡”,再度“復墾”對參與各方的價值不大,而且很可能無功而返。但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中西部地區,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,將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率步伐的加快,以及西部大開發效應的逐步體現,巨大的“市場蛋糕”必將為“兵家必爭之地”,具有擋不住的魅力。因此,有區位優勢或有條件的企業,提前布局西部和農村市場,并作為戰略發展方向,必將得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先機。
四是將去庫存化列入精益管理中
在經濟增速明顯放緩,鋼材需求日趨疲軟,成本壓力始終不減的情勢下,我國鋼鐵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。而原燃輔料、在制品、產成品庫存的高企,不僅占用大量的資金,產生高額的庫存成本,也給企業帶來了一系列管理上的嚴重問題,進而加重了企業的負擔,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存與發展。因此,必須將“庫存也是競爭力”列入精益管理中去,并將庫存占用的資金成本,納入單位的成本管理和計算到單位挖潛增效指標中去,緊密與相關單位及有關人員的績效掛鉤。同時,要完善制度流程,將生產、訂單、交貨期等有關流程環節,與ERP系統銜接起來,發現問題隨時報告及時解決,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進行,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。
五是將相應衍生品運作為避險工具
如同筆者去年底預測:“2012年,中國將在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情勢下,呈現前高后低,不規則鋸齒形的運行態勢”。應該講,前面低水平的高而后低,以及齒劇型的運行態勢,對鋼、貿均有較大的“殺傷力”。因為,鋼廠期望的是完全成本以上的“價”,即看的主要是“價”,做的也是“價”。而鋼貿商看的卻是“勢”,吃的是“波段飯”,期望一年最好有一兩個跌宕起伏的大波段,沒有大的“勢”,即使鋼價漲到10000元/噸,對鋼貿商來講意義也不大,反而會因為增加成本而加大運營風險。不過好在,鋼材期貨上市以來,鋼鐵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凸顯,期貨價格成為現貨價格的“風向標”已為市場所認同。而且,期貨的加盟也使市場的游戲規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。鋼鐵企業打破傳統的經營思路,逐漸參與金融運作,包括參與鋼材期貨和電子盤的運作條件也日趨成熟。毋庸置疑,“兩條腿”走路總要比一條腿好,多一條經營渠道總比單一經營好。因此,在現貨行情明顯頹勢,以及波幅不大的情勢下,適度參與金融衍生品的運作,或許能成為鋼鐵企業比較好的避險工具。
六是將市場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
市場經濟賦予了所有參與交易的產品以金融屬性,而其金融屬性又隨宏觀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演繹更多精彩。因此,市態復雜多變和難以把握等特性,始終是市場參與各方最為“頭痛”的問題。特別是在英特網極為普及和鋼材、焦炭期貨等金融衍生品“輩出”的情況下,使市場的活躍度明顯增加。因此,當今的市場研究已經與以往教科書式的研究有較大區別,鮮活的東西實在太多,尤其是參與各方智慧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層次以后,觀念趨同、思路趨同、操作趨同等“英雄所見略同”式的市場營銷理念,勢必迫使你需要逆向思維和將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,形勢逼人、形勢催人奮進,已成勢所必然。
為了應對市場,國內的一些大鋼廠已經設立了類似經濟情報研究所等專門機構,但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,多數以“見子打子”為主。因此,加大對市場研究工作的投入,將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已經刻不容緩。為此筆者建議,規模以下企業,可以與專業研究機構結盟,以得到資源共享和利益雙贏。
綜上所述,鋼鐵企業在鋼材營銷方面的“危”與“機”大體有以上情況。老子曰:“山無常勢,水無常形,善變者勝”因此,無論是在市場上,還是在生活中,都沒有改變不了的阻力,只有不懂得改變自己的人。鋼材市場的博弈也是如此,只有善于化為“危”為“機”,才能成為真正的“剩著為王”。
|
|